严玛缄
明嘉靖四十一年(公元1562年),福建沿海倭患猖獗,戚继光被朝廷任命为上将,率领戚家军由浙入闽。农历八月廿八、廿九日先后抵融(“融”为福清简称)。九月初一夜奔袭龙田倭寇老巢,一举歼敌688人,活捉10人,收降胁从数千,解救百姓900多人,取得福建剿倭以来最大的一次胜仗。
由于倭寇是流窜犯境,所以戚继光采取相应对的奔袭战术,奔袭战术遇到最大的问题是不能按时吃饭。戚家军多数来之山东,军中伙头公就参照老家做烧饼的办法做了干粮,与烧饼所不同的是,饼中间有个小洞,便于用麻线串起来,挂在身上,肚子饿了随时随地都可以吃。但是另一个问题又出来了,常吃烧饼容易便秘,拉不出屎;而且奔袭易出汗,又遇八月“秋老虎”,一出战全身都湿了。汗水带走了体内盐份,将士们普遍缺盐,手脚无力,削弱了战斗力。怎么办?福清人建议戚家军伙头公上石竹山祈梦,请
何氏九仙指点。
伙头公就利用休战的时间上了石竹山。他梦见老家寄来一封信,信末写着“严玛缄”(“缄”是封闭的意思,常用在信封上寄信人姓名后)伙头公想,莫非仙君要他请教一个叫严玛的人?可是,在自己的记忆的仓库里,根本没有“严玛”这个亲戚或朋友,叫我哪里去找他!于是他又祈了一梦,请求仙君告诉他,哪里可以找到“严玛”?仙君又给他一梦,梦中有个人说:“你找什么找,各家各户都有。”伙头公明白了,“严玛缄”不是人,而是东西。但他又不明白,各家各户有的东西多得去,究竟是什么东西呢?他请教寺里的和尚,可是和尚听不懂山东话,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。
伙头公下山时,在半山亭遇着一位老中医,这位老中医年轻时曾随父到过山东行医,能听懂山东话。老中医听伙头公说了祈梦的事,叫道:“小老明白仙君的梦意,‘严玛缄’就是‘盐麻碱’。仙君叫你在烧饼里加入盐巴、芝麻、食碱,问题就迎刃而解了。加盐可补充将士流汗带走的盐份,且增添口味,刺激食欲;芝麻润肠,碱帮助消化,便可克服多吃烧饼而引起的便秘。”
伙头公大喜,回去后便在和面时加入适量的盐和碱,并在烧饼的一面拍上芝麻,果然如老中医所说,一切问题迎刃而解了。
后来这个做饼的工艺传入民间,人们为了纪念抗倭英雄戚继光,把它命名为“光饼”,外地人称之“福清光饼”。因为福州地区很多县都有光饼,但都没有福清光饼酥且好吃,就是福清的制饼师傅到外地去做,也做出福清光饼来。也许是福清光饼是石竹山仙君给的秘方,所以不外传。也因此,福清光饼成为福清独特的点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