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  设为首页
论文选登

《养性延命录》(3)

时间:2015/10/19 10:12:54   作者:   来源:   阅读:3164   评论:0
内容摘要:说明《养性延命录》,南朝陶弘景撰。陶氏字通明,号贞白、华阳陶隐居,孝昌县令陶贞之子。自幼好学,年四五岁以芦管为笔学书, 10 岁得葛洪《神汕传》,爱不释手,遂有学道修仙之念。刘宋末年,萧道为相,荐弘景为诸王待读,时弘景不足 20 岁,虽生于朱门大户,然不与纨绔交往,唯以展读是务。...
《中经》曰:静者寿,躁者夭。静而不能养减寿,躁而能养延年。然静易御,躁难持,尽顺养之宜者,则静亦可养,躁亦可养。

韩融元长曰:酒者,五谷之华,味之至也,亦能损人。然美物难将而易过,养性所宜慎之。

邵仲堪曰:五谷充肌体而不能益寿,百药疗疾延年而不能甘口。充肌甘口者,俗人之所珍。苦口延年者,道士之所宝。

《素问》曰:黄帝问歧伯曰:余闻上古之人,春秋皆百岁而动作不衰(谓血气犹盛也);今时之人,年所始半百动作皆衰者,时世异耶?将人之失耶?歧伯曰:上古之人,其知道者,法则阴阳,和于术数(房中交接之法),饮食有节,起居有度,不妄动作,故能形与神俱,尽终其夭命,寿过百岁;今时之人则不然,以酒为浆,以妄为常,醉以入房,以(欲心)竭其精,以好散其真,不知持满,不时御神,务快其心,逆于阴阳,治生起居无节无度,故半百而衰也。

《老子》曰:人生大期,百年为限,节护之者,可至千岁。如膏之用,小炷与大耳。众人大言而我小语,众人多烦而我少记,众人悸暴而我不怒,不以人事累意,不修君臣之义,淡然无为,神气自满,以为不死之药,天下莫我知也。无谓幽冥,天和人情,无谓暗昧,神见人形。心言小语,鬼闻人声;犯禁满千,地收人形。人为阳善,正人报之;人为阴善,鬼神报之。人为阳恶,正人治之;人为阴恶,鬼神治之。故天不欺人依以影,地不欺人依以响。

老君曰:人修善积德而遇其凶祸者,受先人之馀殃也;犯禁为恶而遇其福者,蒙先人之馀福也。

《名医叙病论》曰:世人不终耆寿,咸多夭殁者,皆由不自爱惜,忿争尽意,邀名射利,聚毒攻神,内伤骨体,外乏筋肉,血气将无,经脉便壅,内里空疏,惟招众疾,正气日衰,邪气日盛矣。不异举沧波以注爝火,颓华岳而断涓流,语其易也,甚于兹矣。

彭祖曰:道不在烦,但能不思衣,不思食,不思声,不思色,不思胜,不思负,不思失,不思得,不思荣,不思辱,心不劳,形不极,常导引、内气、胎息尔,可得千岁,欲长生无限者,当服上药。

仲长统曰:荡六情五性,有心而不以之思,有口而不以之言,有体而不以之安。安之而能迁,乐之而不爱。以之图之,不知日之益也,不知物之易也,彭祖、老聃庶几,不然彼何为与人者同类,而与人者异寿?

陈纪陈纪元方曰:百病横夭,多由饮食。饮食之患,过于声色。声色可绝之逾年,饮食不可废之一日。为益亦多,为患亦切(多则切伤,少则增益)。

张湛云:凡贵权势者,虽不中邪,精神内伤,身心死亡(非妖邪外侵,直由冰炭内煎,则自崩伤中呕血);始富后贫,虽不中邪,皮焦筋出,委痹为挛(贫富之于人,利害犹于权势,故疴疹损于形骸)。动胜寒,静胜热,能动能静,所以长生。精报清净,乃与道合。

《庄子》曰:真人其寝不梦。

《慎子》云:昼无事者夜不梦。

张道人年百数十,甚翘壮也,云:养性之道,莫久行、久坐、久卧、久听,莫强食饮,莫大醉,莫大愁忧,莫大哀思,此所谓能中和。能中和者,必久寿也。

《仙经》曰:我命在我不在于天,但愚人不能知此,道为生命之要。所以致百病风邪者,皆由恣意极情,不知自惜,故虚损生也。譬如枯朽之木,遇风即折;将崩之岸,值水先颓。今若不能服药,但知爱精节情,亦得一二百年寿也。

张湛《养生集叙》曰:养生大要:一曰啬神,二曰爱气,三曰养形,四曰导引,五曰言语,六曰饮食,七曰房室,八曰反俗,九曰医药,十曰禁忌。过此以往,义可略焉。

青牛道士言:人不欲使乐,乐人不寿,但当莫强为力所不任,举重引强,掘地苦作,倦而不息,以致筋骨疲竭耳。然劳苦胜于逸乐也。能从朝至墓常有所为,使之不息乃快,但觉极当息,息复为之。此与导引无异也。夫流水不腐,户枢不朽者,以其劳动数故也。饱食不用坐与卧,欲得行步务作以散之。不尔,使人得积聚不消之疾,及手足痹蹙,面目黧皱,必损年寿也。

皇甫隆问青牛道士青牛(道士姓封,字君达,其养性法则可施用),大略云:体欲常劳,食欲常少,劳无过极,少无过虚。去肥浓,节咸酸,减思虑,损喜怒,除驰逐,慎房室。武帝行之有效。

彭祖曰:人受气虽不知方术,但养之得理,常寿一百二十岁。不得此者,皆伤之也。少复晓道,可得二百四十岁。复微加药物,可得四百八十岁(嵇康亦云:道养得理,上可寿千岁,下可寿百岁)。

彭祖曰:养寿之法,但莫伤之而已。夫冬温夏凉,不失四时之和,所以适身也。重衣厚褥,体不堪苦,以致风寒之疾;厚味脯腊,醉饱厌饫,以致聚结之疾;美色妖丽,嫔妾盈房,以致虚损之祸;淫声哀音,怡心悦耳,以致荒耽之惑;驰骋游观,弋猎原野,以致荒狂之失;谋得战胜,兼弱取乱,以致骄逸之败。盖圣贤或失其理也。然养生之具,譬犹水火,不可失适,反为害耳。

彭祖曰:人不知道,经服药损伤,血气不足,内理空疏,髓脑不实,内已先病,故为外物所犯,风寒酒色以发之耳。若本充实,岂有病乎?

仙人曰:罪莫大于淫,祸莫大于贪,咎莫大于谗。此三者祸之车,小则危身,大则危家。若欲延年少病者,诫勿施精,施精命夭残。勿大温消骨髓,勿大寒伤肌肉,勿咳唾失肌汁,勿卒呼惊魂魄,勿久泣神悲蹙,勿恚怒,神不乐,勿念内志恍惚,能行此道,可以长生。

标签:养性 延命 
上一篇:《坐忘论》
下一篇:张紫阳悟真篇
相关文章
相关评论